Blog Post

好野孩子生態教室—台北脊頭鰓金龜

好野孩子生態教室—台北脊頭鰓金龜

好野孩子生態小老師

有一種昆蟲,一年只露臉一、兩個月,然後就回歸沉寂;

有一種昆蟲,全台只分布於32公頃的土地上;

有一種昆蟲,竟有整整20多年完全沒有活體紀錄!

究竟是甚麼樣的昆蟲,有著如此充滿謎團的故事?

他就是今天的主角—台北脊頭鰓金龜(Miridiba taipei)

(圖片來源:蟲言蟲語)

簡介

台北脊頭鰓金龜昆蟲綱鞘翅目金龜子科(Scarabaeidae)脊頭鰓金龜屬(Miridiba)的成員,是在2015年時發表出來的台灣特有種。全身呈現黃褐色,體長約1.5公分,看起來就像一顆……會走路的花生。

筆者找到的台北脊頭鰓金龜,真的很像一顆花生……

台北脊頭鰓金龜除了一些甲蟲、金龜子的特徵(例如前翅硬化成翅鞘、鰓葉狀觸角)以外,最獨特的特徵就是在頭和前胸背板接合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脊」,也就是他們「脊頭」的由來。此外,他們身上也布滿了一層細毛,這點也與一般的金龜子很不一樣。

台北脊頭鰓金龜標本,具有脊(箭頭處)和佈滿全身的毛

成蟲具有趨光性,會被光線吸引而來,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會在路燈附近找尋他們。此外,成蟲遇到危險時會裝死,把腳縮到身體底下,身體僵直,試著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像……掛掉的樣子。

裝死裝到一半、腳沒完全縮進去的台北脊頭鰓金龜

曇花一現、獨一無二

或許你會想:啊不就一隻花生模樣的甲蟲,有什麼好稀奇的呢?

其實啊,這傢伙對台灣的昆蟲研究來說是個非常奇特的例子,原因有三:

第一,他們目前只在台北市立植物園和青年公園被發現。要知道,植物園和青年公園算是都市化程度不低的地方,很難想像還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台灣特有種生存於此。

受燈光吸引的台北脊頭鰓金龜

第二,他們一年只有在四月的時候出現,活動個一兩個月後就會突然消失,其他時間完全找不到他們的蹤跡;我們對於他們的生活史的了解程度幾乎為零,也幾乎沒有卵、幼蟲或是蛹的資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在1990年代到2016年這段時間內,完全沒有任何活生生的個體被發現和紀錄!

也因為如此,2015年的學者們靠的全是1990年代之前採集到的標本,才能讓台北脊頭鰓金龜與中國、日本和台灣的近親分家,自己成立一個新種。

台灣的各種脊頭鰓金龜比較圖,由1到6分別為:墾丁脊頭鰓金龜(Miridiba kuraruana)、火燒島脊頭鰓金龜(Miridiba huesiotoi)、達悟脊頭鰓金龜(Miridiba taoi)、蓬萊脊頭鰓金龜(Miridiba formosana)、台北脊頭鰓金龜(Miridiba taipei)、中華脊頭鰓金龜(Miridiba sinensis)。其中,火燒島和達悟脊頭鰓金龜也是在2015年的論文中一起被鑑定出的新種。(圖片來源:李春霖、楊平世、王琄嬋)

全球暖化!?

剛剛提到過,台北脊頭鰓金龜往年都是四月左右大量出現嘛。但是,今年居然二月就開始出沒了!

目前我們對於台北脊頭鰓金龜的出現機制還是未知,但大概與春天的溫度回升脫離不了關係。今年這種提早出現的現象,或許與全球暖化導致溫度提前回升有關。

結語

大家看完文章後,有沒有對台北脊頭鰓金龜這種神祕的昆蟲有更多認識了呢?台北脊頭鰓金龜儘管依舊謎團重重,但也告訴了我們:只要用心維護環境,就算是在台北般的水泥叢林中,其生態多樣性還是可以欣欣向榮的!持續關注好野孩子生態教室,或許下一個解開謎題的人就是你喔!

好野孩子文章版權所有,抄襲與複製必究

By 玉米老師 林

主要負責昆蟲相關的生態知識,但兩爬也有稍微涉獵一些。 興趣是畫畫、做影片和想腦洞,有時會在文章裡加一些自己畫的插圖。 個性十分的宅,比起出門夜觀、上課,更喜歡窩在電腦前打文章,將大自然的奧秘分享給大家。 由於深受迷因文化和動漫文化荼毒,偶爾會不小心講出一些內梗,這點還請多多包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