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們講完了椿象的重要特徵和牠們吃東西的方法。這一回,我們要來談談他們小時候的樣子,以及他們與人類的關係。
看似一成不變
所有的椿象(甚至包含廣義的蝽)都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也就是只有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若蟲跟成蟲在構造上差不多,只是若蟲沒有生殖系統和翅膀。不過在體色上,若蟲和成蟲可以差非常多,就像之前介紹的黃斑椿象一樣。

戰爭
講到人類最熟悉的椿象,現在應該非荔枝椿象(Tessaratoma papillosa)莫屬了吧。荔枝椿象原產於東南亞和南亞,於2011年入侵臺灣本島。他們體長可達到2至3公分,吸食荔枝、龍眼、臺灣欒樹的汁液,造成危害。並且他們的臭液遠比其他種類的椿象還要臭,噴到是會痛的喔OuO
由於如此強大,牠們在臺灣幾乎沒有天敵,變成了入侵外來種。
除了人類以外,唯一的天敵就是平腹小蜂(Anastatus formosanus),一種會寄生荔枝椿象的卵的寄生蜂。
因此,臺灣研發了量產平腹小蜂卵卡的方法,並將其貼在荔枝椿象肆虐的地方,持續推進著剿滅荔枝椿象的偉業。

除了臺灣以外,世界各地都有許多關於椿象做為農業害蟲的研究。椿象身上的害蟲標籤,似乎很難再撕下來了。

合作
不過,牠們其實也可以是蟲害防治的好幫手喔!
舉例來說,黃斑粗喙椿象(Eocanthecona furcellata)這種肉食性的椿象,在臺灣就常被用來防治紋白蝶、斜紋夜盜蛾等毛毛蟲的危害。而且黃斑粗喙椿象遇到體型比自己大的毛毛蟲時,還會聯合他的朋友們同時吸食毛毛蟲,解決了體型過大的毛毛蟲不易防治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種南方小黑花椿象(Orius strigicollis),以薊馬、蚜蟲之類的小蟲蟲為食,也是極具生物防治潛力的椿象喔!
開拓未知領域
椿象雖然很常見,但其多樣性很高,隨時都有新的知識被發現。現今對於椿象的研究大多已分類為主,例如盲蝽科(Miridae,一類擁有10000種以上的椿象)的分類;或是有關於分子生物和化學之類的研究,例如牠們的性費洛蒙成分。

結語
椿象的多樣性真的太高,很難用一個總論類型的文章講完牠們,因此我們的〈椿象〉系列就先在此告一段落,之後再向各位介紹更多有趣的椿象們吧!好野孩子教室,我們下篇文章見!
(點蝽那題的答案:左邊是成蟲,右邊是若蟲)

(好野孩子文章版權所有,抄襲或複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