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野孩子生態小老師
一聽到斯文豪氏攀蜥,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另一個和牠名字很像的夥伴。沒錯,就是斯文豪氏赤蛙!至於牠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在繼續之前,也可以先回去複習一下子恩老師之前寫的關於斯文豪氏赤蛙的介紹哦!)
台灣自然的開拓者—羅伯特‧斯文豪
羅伯特‧斯文豪(Robert Swinhoe)是英國首任駐台領事,在他任職的1860年至1866年間,充分地考察了台灣的自然生態。
由他命名或因他有系統採集而發表的物種,不只有前面提到的斯文豪氏攀蜥和斯文豪氏赤蛙,還有鳥類200多種,哺乳類40多種,植物246種,陸生蝸牛與淡水貝類200多種,以及昆蟲400多種。
其他像是臺灣水鹿(Rusa unicolor swinhoei)和藍腹鷴(Lophura swinhoii)等台灣特有種也是以斯文豪的名字命名的喔!
介紹到這裡,相信大家都對斯文豪這位斜槓青年有一定的了解了,那麼就讓我們回到今天的主角—斯文豪氏攀蜥吧!

斯文豪氏攀蜥的特徵
斯文豪氏攀蜥(Diploderma swinhonis)是台灣特有種,體長約為8~25公分,是台灣攀蜥屬體型最大的。牠們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背部兩側的黃綠色縱帶,其中雄性較雌性明顯。
斯文豪氏攀蜥的體色主要為褐色或黃褐色,但可以隨環境變化做些微的改變,作為保護的效果。

斯文豪氏攀蜥的習性
斯文豪氏攀蜥在4~9月時活動,主要以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其餘時間則都在冬眠。
其中雄性的斯文豪氏攀蜥會在敵人接近時做出像伏地挺身的動作,並且使喉垂顏色變深以威嚇敵人。
斯文豪氏攀蜥的分布
牠們廣泛分布於台灣本島平地至15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山區,在路旁的樹幹上、枝葉中都不難發現斯文豪氏攀蜥的蹤跡,由於是日行性動物,夜晚牠們便會在枝幹上休息。

結語
在今天的好野孩子生態教室中,我們不但認識了長得拉風又會做帥氣伏地挺身的斯文豪氏攀蜥,還了解了羅伯特‧斯文豪這位對台灣自然探索貢獻極大的博物學家。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生物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好野孩子,我們下次見!
(好野孩子文章版權所有,抄襲或複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