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野孩子生態小老師
小雨蛙(Microhyla fissipes),又稱小姬蛙,一到三~八月的繁殖季時,牠們便會在雨天中鼓起鳴囊齊聲鳴叫,景象十分壯觀!

(一)小雨蛙的特徵
小雨蛙的體長只有2~3公分 ,為小型蛙類,身體就像一個三角形。其背部顏色為土褐色或灰棕色,背中央有一塊明顯的深色對稱塔狀花紋,繁殖期的雄蛙鳴囊會變成黑色,十分明顯。

小雨蛙的卵會呈現一片稀疏的圓形漂在水面上,一次約可產下200~300粒卵。孵化出的蝌蚪頭部呈半透明扁平狀,眼睛位於頭部兩側,模樣十分無辜可愛。


(二)小雨蛙的習性
牠們體型雖小,鳴叫聲卻格外有存在感。每年的春、夏季(約三到八月)是牠們的繁殖期,在雨後小雨蛙會躲在落葉、石頭縫中演奏一場熱鬧的音樂會,期望能順利找到另一半。

7%9A%84%E7%8B%B9%E5%8F%A3%E8%9B%99/)
https://www.ymsnp.gov.tw/main_ch/album/photoTurn.aspx?abid=49&phid=1661&uid=94&pid=71)
(三)小雨蛙的分布
小雨蛙廣泛分布在低海拔地區,其中又以北部較常見。在平地的水田、水池、草澤、水溝,以及低海拔山區的森林底層落葉間都很容易見到牠們。
結語
在雨天過後常常會聽見草叢間傳來「ㄎㄧ、ㄎㄧ」,像發條一樣的聲音,卻從來也不知道聲音的主人究竟是誰,在看完這次的介紹之後,是不是又更期待下次的可愛小夥伴了呢?想看更多與生物有關的有趣知識,請不要錯過每一篇的好野孩子生態教室喔!
好野孩子文章版權所有,抄襲或複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