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野孩子生態小老師
在上一篇的文中我們介紹了蝸牛可愛的觸角、軟軟的腹足,想必各位對蝸牛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了,但究竟蝸牛是如何交配的呢,他們平常都躲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來對蝸牛做更進一步的介紹吧!
(一)蝸牛棲息在哪裡?
蝸牛們普遍比較喜歡潮濕、溫暖的環境,台灣的氣候相當適合蝸牛的生存,台灣蝸牛的種類更是數都數不清。因此除了平地我們常可以遇見蝸牛以外,其實像是山上、海邊、溪邊都可以發現蝸牛喔!
蝸牛們喜歡在晚上出來活動,白天的時候躲在落葉堆下、樹叢中、岩石縫裡休息,蝸牛的黏液幫助他們休息的時候可以附著在一個物體上面,因此我們也常看到蝸牛黏在樹幹、水泥壁上靜止不動。

(二)下雨天的蝸牛
我們常常可以在下雨時,或者是剛下雨完的時候觀察到蝸牛們集體出動,難道是因為蝸牛喜歡玩水嗎?其實蝸牛喜歡在雨天出來第一個原因是因為蝸牛喜歡潮濕的環境,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蝸牛的呼吸孔位在殼口的附近,是一個小小的朝下開口,因此若是蝸牛原本待的地方積水了,他們就必須快點到地面上移動,要不然蝸牛們就沒辦法呼吸了!所以我們看到雨天的蝸牛在地上爬,其實他們是在逃命喔。

(三)蝸牛是如何交配的呢?
大部分的蝸牛都是雌雄同體的,不像其他動物有公母之分,當蝸牛要交配時生殖孔會互相靠近,接著分別伸出陰莖並且相互纏繞,這個動作可以幫助他們交換精子到對方的體內與卵子受精。但精子進入蝸牛體內後並不會急著受精,而是要等蝸牛確定環境合適的時候才會受精產卵。
而有些種類的蝸牛也可以「自體受精」,因為蝸牛有時候可能找不到夥伴可以交配,此時就會將自己的精與卵結合,才能夠產下下一代喔!
(四)結語
經過了蝸牛系列文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對小小的蝸牛有更多的認識,其實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們有許多我們值得觀察的地方喔,下次在公園發現蝸牛時,不妨停下腳步觀察他們,看看蝸牛在做什麼。想要知道更多生物小知識,或是參與生態課程,務必繼續關注「好野孩子」!
(好野孩子文章版權所有,抄襲或複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