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野孩子生態小老師
蝸牛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物,我們常常可以在步道上、校園裡發現牠們的蹤跡,但我們好像都沒有仔細的觀察過蝸牛,究竟蝸牛為什麼會黏答答的?牠們平常都吃些什麼?長長的觸角又有什麼功能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介紹蝸牛吧!

(一)蝸牛小簡介
一般我們所說的蝸牛是指「陸生的軟體動物」,大部分的軟體動物(如:章魚、文蛤、海螺)都是水生的,只有腹足綱的蝸牛是在陸地上生活。絕大部分的蝸牛的都是有殼的,而沒有殼的無殼蝸牛我們稱之為蛞蝓,此外還有一種蝸牛是背上僅有一片如指甲般的殼,我們稱之為「半蛞蝓」。

(二)蝸牛的觸角
依照呼吸系統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蝸牛分成兩種,分別是用肺呼吸的「有肺類」,以及用鰓呼吸的「前鰓類」,而絕大多數的蝸牛都是屬於有肺類的。有肺類的蝸牛總共有兩對的觸角,眼睛會長在較大的那對觸角的頂端;而前鰓類的蝸牛僅有一對觸角而已,眼睛則是長在觸角的基部。
但蝸牛的視力其實非常的差,只能用來辨識光線的變化,但天生的大近視並不會影響蝸牛,因為蝸牛是夜行性的動物,黑漆漆的夜晚本來就比較不需要視覺的幫忙。反而觸角對蝸牛來說更為重要,他如同人類的鼻子一樣,是蝸牛的嗅覺器官,蝸牛的觸角非常的靈敏,因此比起小小的眼睛,蝸牛更仰賴牠們那對長長的觸角來偵測周遭的環境喔!

(三)蝸牛的腹足與黏液
大家對蝸牛的第一印象想必是牠們身上的黏液吧!而說到黏液就不得不提到蝸牛強而有力的「腹足」了。蝸牛的腹足是牠們移動的工具喔!腹足是有許多的肌肉構成,肌肉的放鬆、收縮幫助蝸牛往各個方向移動。而蝸牛在移動的時候可以觀察到他們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黏液的痕跡,由腹足所分泌的黏液可以幫助他們黏附在垂直的地形上,才不會爬到一半從牆上掉下來。黏液也幫助他們在爬行尖銳或者粗糙的表面時,同時減少摩擦力有利於爬行,也可以保護腹足避免受傷喔!

(四)結語
小小的蝸牛其實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喔!透過今天的介紹有沒有對蝸牛有了初步的認識呢?在下篇系列文中會介紹更多的蝸牛小知識喔!大家敬請期待吧!想要知道更多的生物小知識,請務必繼續關注「好野孩子」!
(好野孩子文章版權所有,抄襲或複製必究)